智慧校园

基础设施

日期:2025-01-07

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数字基座,是数字化教育的新基建。由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新基建主要包括智慧网络、智慧教室、管理云平台、科研计算中心、物联网、可靠机房等物理空间数字化环境。

1、智慧网络:①骨干网络实现40G,网络出口带宽近30G;有线网络全覆盖,信息点超过70000个;无线网络有3170多个AP实现教学、办公区域全覆盖;学生宿舍网络与无线网络完成扁平化、大二层网络改造。②、参照B级标准,大学城校区建设微模块化机房,机柜98个,物理服务器502台;黄埔校区建设微模块化机房,机柜105个,可容纳物理服务器600余台。③、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三层保障体系(IPS、防火墙、云WAF);引入托管式安全运营(MSS)服务,构建7*24小时有效、主动、闭环的安全服务体系;引入“四蜜”系统,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2、智慧教室: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教育变革主要目标。在对智慧教学环境相关理论及相关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校以SMART模型为主要依据,以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中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视听设计规范”为技术规范参考,分类型建设智慧教室,从标准化考场升级,自动录播教室到小组多屏、板书同步、远程互动教室,在智能化、情景化、全过程记录等方面有所成效,为多场景教学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支撑

3、管理云平台:智慧校园应用庞杂,大量业务存在峰谷时间区段,有限的资源需要快捷、全面支撑丰富的上层应用,极大考验资源管理、运维和调度能力。中心对支撑智慧校园应用的服务器资源全部采用虚拟化资源池化管理,通过“管理云”作为基础设施为上层软件平台、数据应用和业务系统提供弹性可扩展、安全易运维的虚拟机主机,管理云可以对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物理资源进行集中的一致化的集约化管理和差异化交付。

4、科研计算平台:通过集中购置和分批接管相结合方式,聚合了一定规模的科研专属计算资源,通过部署集群管理软件、作业调度平台、科研门户等基础软件,实现了科研计算资源从申请、配给、交付、使用、计费等综合运营能力建设。目前大量服务了AI训练等智算、工程力学仿真、分子化学计算等科学计算等多类学科计算场景,资源利用率高、示范效果好。

5、可靠机房环境:学校现建有大学城中心机房、黄埔校区网络机房两座校级公共机房。大学城中心机房为学校的出口和枢纽机房,用于部署校园网出入口路由、安全、交换等核心链路设备,智慧校园核心基础资源也全部部署在中心机房,与其他资源东西向物理隔离。黄埔校区网络机房主要部署黄埔校区校园基础网络设备、所在校区科研团队托管的计算实验设备等。学校即将在大学城校区建设算力中心机房,算力机房采用高功率密度设计,用于作为科研计算资源的枢纽机房,一部分空间用于托管大学城校区团队自购的科研计算服务器,解决原有的安全隐患问题,另外将作为学校扩展科研计算中心,建设校级科研计算平台的物理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