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十三五规划 首页 >> 智慧校园 >> 十三五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广州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6-2020)》以及《广州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以数字广东建设为基础,并结合广州大学实际情况,编制广州大学智慧校园十三五规划。

当前,广州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顶层设计全面推展,广州大学已理清了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城市建设对接城市创新对接城市开放,走内涵发展、创新引领、开放办学路径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人才培养目标“精细化、品质化”校园管理理念“厚德、开拓、务实、奉献”管理干部队伍要求,从严治党得到全方位落实,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充分焕发了广大师生员工干事创新、推动学校新一轮大发展的精气神。

广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数字广东建设为基础,基于“全面感知、深度融合、多维服务、支撑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理念,以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实体空间承载搭建三大架构“数据资源架构业务应用架构、基础支撑架构实现广州大学的实体空间向宜学、宜业、宜居的虚拟智慧空间转型的总体目标。本次规划明确了广州大学智慧校园发展的基础、定位、发展目标、建设思路、总体框架、主要建设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为广州大学未来三年(2018-2020)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指导和实施依据。

 

1总体目标

为更好的支撑广州大学建成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广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基于“全面感知、深度融合、多维服务、支撑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理念,以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实体空间承载搭建三大架构“数据资源架构业务应用架构、基础支撑架构实现广州大学的实体空间向宜学、宜业、宜居的虚拟智慧空间转型的总体目标。

1.1“全面感知”:以大数据为主、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技术为辅,动态感知广州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生活,统筹梳理并深度融合数据管理和业务应用需求,以搭建 “元数据”为中心,动态聚集、感知数据变化,及时修正数据,保障业务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真正实现以数据可视化带动管理精细化,让用户随时随地全方位动态感知数据资源信息,使数据资源管理工作智能化、规范化、简单化、透明化。

1.2“深度融合”:结合微服务引擎、认证等技术手段,通过业务梳理、职能域划分、服务碎片化、数据化管理、分角色服务梳理等方式,革命性地改变用户服务方式,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理能力,从审查惯性转换到服务思维,让数据、流程多找路,实现业务和业务之间、业务和数据之间充分解耦,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超融合。

1.3“多维服务”:以移动化、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和思维为抓手,从师生具体应用场景出发,形成智慧校园在不同场景中如何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并丰富师生的生活。这将把传统信息化建设中以单个业务系统为目标转化为服务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从而最终面向师生提供涵盖教学、科研、人事、生活、IT等多个方面的“全场景多终端”服务,面向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分析的平台,全面支撑学校发展战略。

1.4“支撑高水平大学”:广州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顶层设计全面推展,广州大学已理清了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城市建设、对接城市创新、对接城市开放,走内涵发展、创新引领、开放办学路径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精细化、品质化”校园管理理念、“厚德、开拓、务实、奉献”的管理干部队伍要求,本次广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将通过虚拟、开放、融合的虚拟空间全面支撑广州大学高水平大学推进战略。

2总体思路

广州大学“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全面感知,深度融合,多维服务支撑高水平大学”)的来源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会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记忆神经、中枢神经等等。智慧校园作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未来的架构也最终会出现校园思维的迹象。

合广州大学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制订本智慧校园发展的“351总体建设思路”,即建设三个架构、达到五项功能的支撑,实现一个广州大学的实体空间向宜学、宜业、宜居的虚拟智慧空间转型的总体目标。

3总体框架

以事务服务、流程重组为导向,构建五个统一的技术支撑,最终实现智慧服务。智慧校园整体架构遵循“开放、融合”的总设计原则。智慧校园遵循标准与规范的体系与安全标准,在智慧环境基础上,基于开放性平台,融合业务数据、应用、服务,而最终打造面向全用户,全终端覆盖,全场景的支持的智慧校园生态。

总体框架如下:

 

 1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图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66390